為了落實省教育工委關于高校黨委書記、校長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文件精神,9月25日上午,校長張運華教授為通信工程專業16級本科生講授了《形勢與政策》課,授課主題為“中印洞朗對峙結束與中國外交新思路”。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全體輔導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及全體教師參加了聽課學習。
圍繞中印洞朗對峙始末、中印邊界爭端的由來和中國外交新戰略的實踐,張校長以歷史深遠視角和國際關系宏大視野回顧了中印邊界爭端問題,闡述了印軍非法入境及滯留至全部撤出為期兩個多月時間內我國所持的嚴正立場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分析了不丹、尼泊爾等亞洲國家所持的態度和立場,對域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反應也作了相應的剖析,以詳盡的事實和嚴密的邏輯深刻闡明了我國以外交方式和平解決洞朗對峙事件的創造性和戰略意義。中印洞朗對峙爭端的和平解決,是我國外交新戰略實踐的典型案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國貫徹外交新思路并取得了豐碩外交成果,在全球政治、經濟、安全等各個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發揮著建設性作用,我國正在以更為成熟、穩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張校長的授課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深刻分析了國際爭端事件背后的國際政治經濟因素,應用辯證法思想闡述了不同國際爭端解決方式的利弊,體現出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緊扣時代脈搏,關注大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引經據典、追根溯源,又輔之以大量新鮮素材,使聽課師生興趣盎然、受益匪淺。最后,張校長勉勵大學生,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同學們要倍加珍惜和平環境,努力學習,只爭朝夕,成長為衛國戍邊、保衛和平的中流砥柱和堅強后盾,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文/馬克思主義學院 圖/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