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宇簡介
呂志和科技樓由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五邑大學董事會首席永遠榮譽會長呂志和博士于1995年慷慨捐資300萬港元興建,1997年11月落成剪彩。此樓是呂志和博士繼捐建呂志和禮堂后,支持五邑大學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式貢獻。其建設初衷緊密圍繞“科教興國”理念,旨在為學校提供先進的計算機教學與科研環境,滿足“人才培樹,立于前沿”的戰略需求??萍紭堑穆涑?,顯著提升了五邑大學在計算機教學領域的規模和能力,可容納數百學子同時操作學習,是學校邁向現代化、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基石,銘刻著呂志和博士心系桑梓、重教興學的遠見卓識與赤子情懷。
二、呂志和博士:赤子丹心筑科技 澤潤僑鄉育英才
心系家國,重教興邦
呂志和博士(1929-2023),祖籍廣東江門新會大澤鎮。他生于江門富裕之家,童年經歷戰亂顛沛(1934年移居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失學)。少年早慧,13歲即在日軍炮火下艱難營生,靠制作售賣小吃維持生計,16歲曾積累巨額日本軍票卻因戰敗化為廢紙。面對挫折,他堅韌不拔,師從姨丈學習汽車零件,白天工作、夜晚補習英語,1949年創立“彌爾頓汽車材料行”。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如發現美軍物資商機)、誠信信譽和勤奮敬業,他逐步拓展事業版圖:1950年成立“嘉華”進軍石礦業,1955年創辦嘉華集團,后前瞻性布局酒店業(如1977年投得尖東地皮建海景假日酒店)、娛樂旅游業(2002年成功競得澳門賭牌,創立銀河娛樂集團),成為享譽香江的“石礦大王”與“酒店大亨”,其商業傳奇貫穿香港從戰后重建到繁榮崛起的歷程。
雖少小離鄉,呂志和博士對故土江門懷有深厚感情,一生秉持“身為中國人,要對國家多一些包容、樂觀和付出…服從國家大局為重”的信念,踐行“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慈善理念。他深信“興學強國”,認為“一個國家要興起,一定要有好的人才”,尤其關注教育,惠澤香港、澳門及內地多所院校。他支持國家基礎教育,捐資支持教育部興建修繕122間中小學,資助農村貧困學生上大學。他在海外知名學府設中國留學生獎學金,成立13億港元銀河娛樂集團基金會培養青年德育與國家觀。還創設了“呂志和獎”, 2015年出資20億港元設立“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持續發展獎、人類福祉獎、正能量獎),表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杰出貢獻者(如袁隆平、世界氣象組織)。
情系邑大,科技筑夢
呂志和博士是五邑大學創建與發展的重要奠基人和堅定支持者。他響應創校,率先垂范。 上世紀80年代初,積極響應時任江門市委書記黎子流建立大學的提議。1984年,在“海外華僑、港澳同胞響應籌建五邑大學委員會”成立之際,他按當時規定的最高標準承諾捐款5萬元人民幣,并出任名譽顧問,協助在港籌款工作。他視五邑大學為報效桑梓的重要平臺,1987年斥資300萬港元捐建呂志和禮堂(當時江門最大最好的禮堂)。1995年他洞察到計算機技術對人才培養的前沿意義,再次慷慨捐資300萬港元興建呂志和科技樓,旨在提升學?!半娔X教學之運用開發更新”能力。并與10位愛國僑胞共同捐建十友樓(1997年落成),與校董會成員共建五邑大學校董會學生綜合服務中心。還在1998年設立“呂志和優秀新生獎學金”(獎勵高分第一志愿報考邑大新生)。自1987年起,為五邑大學捐建項目合計1050萬港元。作為五邑大學董事會首席永遠榮譽會長,他支持學校辦學理念,多次到訪建言獻策。其捐建科技樓的卓識被碑記贊為“崢崢然秀出群倫矣”,并寄語學子“掌知識之管鑰,啟科技之重門,擷萬國之菁華,成時代之大器”。
桑梓情深,風范長存
呂志和博士對家鄉的深情真摯動人。據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富鳴回憶,呂博士每次聽家鄉匯報都“特別專注認真”,真心為家鄉進步高興,并叮囑子孫多回鄉投資建設(家族在江門有建材、地產項目)。雖出生于蓬江區水南,祖籍大澤,他多次帶領大家族回鄉祭祖訪友,曾專程到水南、長堤風貌街區追憶童年吃燒鵝腿的快樂時光。他還倡導并推動香港五邑鄉親社團每年國慶舉辦迎國慶活動,有力團結凝聚在港愛國愛鄉同胞。其貢獻廣受贊譽,1993年獲授“江門市榮譽市民”及“江門市區特別貢獻獎”。2024年11月7日,呂志和博士在香港逝世,家鄉人民痛失仁愛鄉賢,其報效祖國、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懷與重教興學的卓著功勛永存五邑史冊。
呂志和科技樓,遠非冰冷的建筑。它是科技育人的搖籃。它誕生于計算機技術方興未艾的年代,是五邑大學擁抱信息時代、培養前沿科技人才的關鍵設施。數百學子曾在此學習操作,掌握開啟未來之門的“知識管鑰”。它是僑胞深情的豐碑。樓宇之名,承載著呂志和博士“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博大胸懷與對家鄉教育“立于前沿”的殷切期望。它生動詮釋了海外僑胞與祖國、與家鄉血脈相連的深情厚誼,是五邑大學“根植僑鄉,服務社會”辦學理念的實物見證。其碑記中“掌知識之管鑰,啟科技之重門”的期許,至今仍激勵著邑大學子勇攀科技高峰,以所學所長報效家國。這座樓宇,是科技之光的起點,更是愛國愛鄉精神的永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