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導航
馬觀適體育館
發布時間:2025-08-19

一、樓宇簡介

馬觀適運動館,坐落于五邑大學北區,是校園內充滿活力與健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這座由愛國愛鄉的香港慈善家馬觀適先生慷慨捐資興建的綜合性場館,集運動、休閑、娛樂功能于一體,與毗鄰的第四飯堂共同構成服務師生的生活核心區(正對北區女生宿舍)。

運動館內配備先進的現代化運動設施,涵蓋健身器械區、瑜伽場地、籃球場等多種功能區域,滿足師生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專業的教練團隊駐館指導,為五邑學子提供科學、專業的運動支持。無論是追求突破自我的健身愛好者,還是尋求放松身心的普通學生,都能在此揮灑汗水,收獲運動的快樂與滿足。

馬觀適運動館不僅是一座現代化的體育設施,更是承載著馬觀適先生心系桑梓、情牽教育的赤子情懷,無聲地滋養著一代代五邑學子的身心成長。

二、 捐贈人馬觀適先生的故事

(一)從“打樁大王”到“快樂富翁”:傳奇人生路

馬觀適先生(1935年出生),祖籍廣東江門新會睦州鎮龍泉村,是香港著名建筑專家、香港成業打樁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以其在建筑領域的卓越成就(尤其精于打樁技術,為香港超過250個屋村提供優質服務,被譽為“打樁大王”)和在慈善公益領域的無私奉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尊敬,先后榮膺江門榮譽市民、新會榮譽市民、新會區政協名譽主席、廣東省“南粵慈善之星”、“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獎”等眾多榮譽稱號。而他最珍視的稱號,卻是樸實的——“快樂義工”。

馬觀適先生少年時期即懷抱理想,遠赴香港求學,完成中小學教育。1955年,他考入廣州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深造建筑學,為日后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畢業后返港投身建筑行業,憑借精湛技藝、敏銳洞察和勤奮拼搏,在香港競爭激烈的建筑界迅速崛起。他創辦的香港成業打樁建筑有限公司以技術精湛、服務可靠著稱,成就了其“打樁大王”的美譽,積累了可觀的財富。

(二)心系桑梓,澤被鄉里:赤誠慈善路

“成功不忘祖國,富貴不忘家鄉。”這句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同志贈予馬觀適先生的話,精準概括了他一生的情懷與行動。馬觀適先生的慈善之路始于1987年的一次回鄉祭祖。目睹家鄉小學的破敗景象,他當即決定捐資建校。自此,他對家鄉江門五邑地區的捐助便如涓涓細流,從未停歇,匯成惠澤萬民的江河。粗略統計,馬觀適先生僅在新會區的慈善福利捐款就超過1.3億元人民幣。馬觀適先生深信“一個地方有教育有知識就可以脫貧”。因此,他特別關注和支持家鄉的教育文化事業,除捐建五邑大學外,還資助過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支持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文化項目等。

馬觀適先生主要慈善捐贈(部分)一覽表

時間

捐款金額

用處

1987年

——

建設家鄉小學

1994年

750萬元

修建新會區中醫院門診大樓

2001年

1200萬港元

籌建新會體育中心

2006年

1088.8萬元

慈善事業

2009年

245萬元

慈善事業

2009年

——

修建新會區睦洲鎮中心衛生院

2007年至2009年

——

資助市羽毛球慈善賽

2020年

5000萬元

促進僑鄉文化發展

——

2500萬元

興建五邑大學

(三)“快樂義工”:春風化雨潤鄉來

馬觀適先生的慈善,遠不止于金錢的捐贈。他常說:“打開錢包捐錢是一種善舉,填寫支票捐錢也是一種善舉。我過去主要是捐資助教,現在親力親為做義工,比僅僅打開一個錢包或填寫一張支票更顯露愛心,這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善舉。”他真正踐行了“出錢之后又出力,獻金之后還獻心”的理念。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他就在香港以母親李示聘名義捐建“馬李示聘敬老院”,以夫人馬陳景霞名義捐建“馬陳景霞幼兒園”,并經常親自探訪老人與兒童。2007年,馬觀適先生正式注冊成為江門市義工聯的一名義工,并被聘為市義工聯榮譽主席。自此,他以“快樂義工”的身份,更加積極地投身家鄉的義工服務。他的義工服務豐富多彩,首次義工服務就是在五邑大學為學生們舉辦講座,傳授專業的打樁技術和知識,毫無保留地將畢生經驗回饋給學子。2010年2月6日,時年75歲的馬觀適先生,親自參加市義工聯在棠下鎮良溪村春花園山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他揮動鋤頭挖樹坑,親手栽種樹苗,汗水浸透了衣衫。他謙遜地對大家說:“我做義工,就是希望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這個隊伍。”作為“打樁大王”,他常常親臨其捐建項目的工地,進行觀察指導,無私地將幾十年的寶貴建筑經驗傳授給受贈單位,確保工程質量,讓受惠者不僅得到“金錢之惠”,更得到“經驗之惠”。

(四)僑鄉情深:滿載榮光,初心如磐

馬觀適先生數十年如一日對家鄉的無私奉獻,贏得了五邑僑鄉人民的深深愛戴和崇高敬意。他的善舉義行,是華僑愛國愛鄉精神的生動詮釋。盡管榮譽滿載,他始終保持著謙遜本色,踐行著“我的財產來源于民,最后我也要用于民”的樸素理念。馬觀適先生的人生軌跡,從新會鄉村走向香港都市,從勤奮求學的少年成長為叱咤風云的“打樁大王”,最終升華成為傾情奉獻的“快樂富翁”和“快樂義工”。他的人生傳奇,是一部個人奮斗的勵志史,更是一部情系桑梓、奉獻家國的赤子情懷史。不僅在五邑大地上留下了眾多他慷慨捐建設的建筑,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份對家鄉深沉的愛、那份回饋社會的責任、那份“出錢出力獻心”的義工精神、那份“富貴不忘本”的赤子初心。

馬觀適運動館,這座矗立在五邑大學校園的建筑,無聲地訴說著這位杰出僑賢的故事。它激勵著每一位在此運動的學子:強健體魄、砥礪意志,更提醒著大家銘記并傳承這份心系家國、樂于奉獻的華僑精神與赤子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