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導航
五邑大學偉倫樓(舊白宮)
發布時間:2025-08-19

一、簡介

偉倫樓是一座承載著僑鄉深情與教育使命的標志性建筑,因典雅的外觀設計與歷史地位被師生親切地稱為“舊白宮”。該樓由香港偉倫基金有限公司捐資興建,是利國偉、易海倫伉儷支持五邑大學建設的重要見證之一。

作為五邑大學早期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偉倫樓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總建筑面積約2670平方米,可容納數百名學生住宿。其建筑風格融合了現代簡約與僑鄉文化特色,乳白色的外墻與明快的線條使其在綠樹掩映下更顯莊重而不失活力。樓內設施完善,配備了獨立衛浴、陽臺、空調等現代化生活條件,為學子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成為連接校園教學區與生活區的重要樞紐。

這座樓宇不僅是學生棲息的家園,更是利氏夫婦愛國愛鄉精神的具象化表達。自1984年五邑大學籌建以來,利國偉先生便心系桑梓,多次慷慨解囊支持學校建設,先后捐建了偉倫圖書館、偉倫建筑館等標志性設施,而偉倫樓的落成更彰顯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持續關注與無私奉獻。如今,舊白宮(偉倫樓)與校園內的其他“偉倫”建筑群共同構成了五邑大學獨特的僑捐文化景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邑大學子勤奮向學、回饋家國。

二、利國偉與易海倫伉儷:愛國愛鄉、重情重義的慈善傳奇

從寒門少年到金融巨擘:利國偉的奮斗之路

利國偉,祖籍廣東開平赤水鎮,1937 年出生于澳門。彼時華夏深陷戰火,僑鄉開平亦被時代洪流裹挾,而年幼的他卻對知識有著近乎貪婪的渴望。在開平學堂里,經史子集與數理化知識皆是他眼中的寶藏,他像塊干涸的海綿,瘋狂汲取養分。

命運的轉折在19歲降臨。家境貧寒斬斷了他的求學路,卻沒能磨滅他的韌勁。憑借扎實的學識,他考入國華銀行成為練習生,自此踏入金融領域。初入行時,面對如山的票據和復雜的賬目,他從不退縮,清晨提前到崗請教同事,夜晚在燈下研讀金融書籍,連與客戶溝通的細微技巧都一一記在心上。

這份勤勉讓他在恒生銀行嶄露頭角。從基層職員到信貸員,再到部門主管,他的晉升之路鋪滿了汗水。在信貸業務中,他像鷹隼般敏銳——曾有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型制造企業,因資金周轉困難搖搖欲墜,利國偉深入調研其生產工藝與市場需求后,量身定制信貸方案,助其更新設備、擴大生產,最終逆襲為行業標桿。擔任部門主管時,他又如伯樂,發掘員工潛力,組織培訓與分享會,帶領團隊屢破難關,成了銀行內部的“模范戰隊”。

恒生銀行的轉型與危機中,更見他的智慧。1950 至 1952 年,他隨何善衡遍歷 9國17城,行程3.25萬里,寫下六萬字考察報告,為恒生銀行的改革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1965 年在銀行遭遇重大危機中,他臨危受命與匯豐談判,最終為恒生爭取到 51% 股權被收購的有利條件,既化解危機,又為后續發展鋪了路。

同時,他的創新更改寫了香港金融史:1967年,他率先為中產階層提供長達7年的樓宇按揭服務,這一舉措在香港中小型樓宇按揭市場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恒生銀行也因此在該領域占據領導地位;1969 年,他構思推出的恒生指數,成了香港股市的 “晴雨表”;在立法局、行政局任職期間,他推動 “家庭最低用水免水費”等政策落地;在1983 年港幣危機中,他參與制定港幣兌美元聯系匯率制度,以專業守護香港經濟穩定。

賢內助與慈善先鋒:易海倫的溫暖堅守

利國偉的夫人,易海倫女士,出身書香門第,與利國偉相識于微時。當利國偉在金融界披荊斬棘時,她將家庭打理得溫馨和睦,讓利國偉毫無牽掛地投入工作。但她的價值遠不止于“賢內助”——她心懷大愛,是慈善路上的堅定踐行者。

她深知教育是“立國之本”,與利國偉共同創立偉倫基金有限公司,將大量資金投向教育。曾多次深入偏遠山區,看到孩子們艱苦的學習環境,她心疼不已,當即決定加大資助:為學校建教學樓、圖書館,發放獎助學金。

除了教育,她的關愛遍布更多角落,常去孤兒院陪孩子們做游戲、講故事,給敬老院的老人送物資。她的慈善從不是“撒錢”,而是帶著溫度的陪伴與尊重,讓受助者感受到的不僅是物質支持,更是人間暖意。

偉倫基金:情牽桑梓的教育守望

“偉倫”二字,藏著利國偉與易海倫對偉大事業的追求和對人才培養的期盼。偉倫基金成立后,便將“助力教育”刻入基因,而這份初心,在家鄉廣東江門(五邑地區)尤為濃烈。

從五邑大學籌備建校之初,偉倫基金就如同及時雨一般,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校園規劃方面,偉倫基金提供了充足的資金,確保學校能夠按照現代化、國際化的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校園的布局、功能分區等都經過精心設計,充分考慮了教學、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為師生們創造了一個舒適、便捷、有利于學習和研究的環境。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偉倫基金更是不遺余力。巍峨聳立的偉倫圖書館,不僅擁有豐富的藏書資源,涵蓋了各個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和前沿研究成果,還配備了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為師生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圖書借閱和信息查詢服務,成為了師生們汲取知識的寶庫;別具一格的偉倫建筑館,采用了先進的建筑理念和技術,內部設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展示空間,為建筑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和學習環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建筑人才;莊嚴肅穆的偉倫樓,為學校的行政辦公和學術交流提供了寬敞的空間,在這里,學校的管理決策得以高效制定和執行,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頻繁開展,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每一個項目,利國偉和妻子都親自過問,從設計方案到施工監督,力求盡善盡美。他們的善舉,激勵著五邑大學一代又一代師生奮勇前行,追求卓越,也吸引了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支持學校發展的行列。

第四章 精神永駐:跨越歲月的家國擔當

偉倫樓,這座見證了歲月變遷的樓宇,雖外觀不再光鮮亮麗,但它所蘊含的利國偉夫婦的愛國愛鄉情懷和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卻永遠熠熠生輝。它宛如一條堅韌的情感紐帶,緊密地連接著捐贈人與學校,是五邑大學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

如今,偉倫樓群靜靜矗立在五邑大學校園里,見證著一屆屆學子成長。而利國偉與易海倫的故事,仍在師生口中流傳——那個從寒門走出的金融巨擘,那個溫暖堅韌的慈善先鋒,用一生詮釋了 “愛國愛鄉” 與 “教育擔當”,這份精神,如同樓前的湖水,雖平靜卻深邃,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