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舞蹈學專業學生的課外實踐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藝術創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意識,深刻了解祖國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獲取珍貴的原生態舞蹈素材,4月15日,藝術與設計學院舞蹈系21級舞蹈專業學生,在指導教師張友元和王朝旭的帶領下,前往云南開啟為期10天的《藝術采風》課程。在教學中,他們學習了彝族煙盒舞、左腳舞、彝族跳菜、鼓舞以及各種自制樂器演奏,并走進昆明市關翔社區,開展區域文化交流傳承研學活動。

圖 1 學習左腳舞后合影
在文化交流傳承研學活動中,參觀了巫家壩“春融同心?僑?同根文化交流基地”,并邀請第九批回國南僑機工張智源之子、云南省南洋華僑機工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張云鵬做了精彩分享,讓同學們對南僑機工群體有了深入認識,給同學們上了一堂沉浸式愛國主義課程。在巫家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中心,彝族跳菜傳承人羅羅拔四老師給同學們現場示范了自制樂器的吹奏,講解跳菜的淵源。隨后,同學們與當地的小學生“以大帶小”親手參與制作,一起上了一堂扎染工藝課。昆明市東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勇現場作了“葉片哨”吹奏音階教學,對同學們積極參與非遺舞蹈的傳承與傳播表示贊賞和肯定。

圖 2 跳菜舞學習
在教學活動的最后環節,帶隊老師指導同學們整合編排了本次采風學習成果煙盒舞、左腳舞等匯演。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肖依群主任、關翔社區領導、跳菜藝術傳承人羅羅拔四、云南藝術學院附中農布七林校長,以及當地青年藝術家,共同觀看了同學們本次學習匯演。

圖3:學習扎染工藝課

圖 4文化交流進社區
通過本次藝術采風,師生們充分感受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來源于生活的原生態舞蹈為教學注入了新活力和激發新的創作靈感,豐富了舞蹈專業的教學內涵。他們表示,要將藝術創作素材反哺藝術采風課程,更新課程內容,不斷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創作,持續推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優秀作品,提升實踐育人能力,推進教學相長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圖/文 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