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藝術設計學院開展2021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1-08-09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以“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的主題,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暑期社會實踐中,積極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建了十支團隊、近150名師生參與。

藝術設計學院團總支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在學院黨總支的領導下,結合五邑大學“四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社會實踐周”活動要求,積極探索黨史學習教育、美育和勞育相結合的育人模式,注重發揮美術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學院先后召開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以及前中后三期線上匯報會,定期跟蹤了解,適時指導答疑,搭建交流平臺。各團隊立足僑鄉,特色鮮明,主題涵蓋黨史學習、理論宣講、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每個團隊均配備行政干部、輔導員和專業老師等精心指導。截止目前,“邑大藝術青協”公眾號已推出30余篇推文,共獲得約萬次閱讀量,在傳遞青年力量的同時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文明風采。

其中,“藝”信憶史文展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積極研究五邑僑批文化,學習僑批中的黨史,以新形式新思路新做法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團隊通過走訪調研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臺山銀信博物館等地,錄制訪談視頻、制作推送、創作漫畫、設計海報,定制以“僑批文化”為元素的紙質紅包和微信紅包封面等文創產品的形式,將僑批中的黨史從一封封銀信中解放,感受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講好僑批中的黨史故事和華僑革命故事,傳承五邑華僑紅色精神。

紅色特工實踐隊是2020年“三下鄉”全國優秀團隊“疫”番新“藝”傳播隊的延續,為響應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號召,團隊以龔昌榮烈士為主題人物,通過線下調研、線上推出闖關式與日記式相結合的推文(6篇)、設計海報(5幅)、表情包(本期紅色特工形象的表情包共16個,前兩期已在微信平臺推廣使用)、虛擬展館(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形象周邊(7個海獺寶寶模型),以及帆布袋、檔案袋、積木世界等文創產品設計,大力推廣五邑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打造五邑僑鄉紅色文化品牌。

邑起追尋紅色文化隊以黨史學習為核心,結合產學研的教學模式,在五邑地區開展“線上+線下”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團隊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團員青年以黨史學習為基礎共同宣傳、弘揚五邑僑鄉紅色文化。團隊制作了僑鄉紅色文化參觀學習的旅游導覽圖、宣傳立體書及周邊文創產品,并借助網絡推文、微視頻等線上宣傳推廣,致力將地方紅色文化優勢轉換成地方產業優勢,打造僑鄉紅色文化旅游全新體驗,為祖國建設貢獻青年的力量,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一份青春賀禮!

紅棉剪影隊以周文雍陳鐵軍革命故事為基底,通過實地考察與線上調研,推出以周文雍、陳鐵軍為人物原型的剪紙、皮影、主題海報、周邊文創產品等,并借助推文、短視頻等平臺進行線上宣傳。團隊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和深入學習民間手工藝術,將紅棉精神的文化屬性與剪紙、皮影的美學屬性結合,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新形式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還有,通過走訪譚國標烈士故居和采訪譚國標烈士后人,讀紅色故事,悟革命精神,通過藝術力量大力推廣五邑革命烈士英勇事跡的“邑”研百年隊;致力于用藝術幫助殘障人士緩解現狀,設計出呼吁大家主動關愛和理解殘障群體的文創作品及表情包的邑心藝意隊;為部分五邑紅色革命根據地設計紅色印章,以集郵蓋印來達成旅游與黨史學習互動的印章游玩小手冊的邑心藝印隊;以弘揚五邑非物質文化遺產——葵藝,助力鄉村經濟發展為目標,用視頻展現新會葵扇的文化、歷史、工藝技術等要素的“藝”起創新·“葵”大精深隊;以振興江門盧邊村發展為目標,通過走訪調研、設計導覽圖、制作微視頻和撰寫推文等展示潮連非遺文化、帶動鄉村旅游業的聚力鄉村振興隊;通過走訪調研江門羅坑下沙鎮,打造下沙村的特色盲盒系列文創產品,展示當地人文風光助力鄉村振興的青云小筑隊。

藝術設計學院歷年重視暑期社會實踐,精心組織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多支燈塔實踐團隊榮獲省級以上榮譽。其中,藝術設計學院“疫”番新“藝”傳播隊,憑借“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喜獲2020年“全國優秀團隊”稱號。今后,學院將繼續以“實踐育人”為重要抓手,教育引導藝術學子堅定信仰信念,在實踐中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增長才干,奉獻青春力量,獻禮建黨百年!(文/圖 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