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由江門市科學技術協會、珠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山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江門市土木建筑學會承辦,珠海市土木建筑學會、中山市土木建筑學會協辦的第三屆珠中江科協論壇在五邑大學呂志和禮堂勝利舉行。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廣東省科協黨組成員、秘書長楊豪標先生,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王離先生,五邑大學狄劍鋒副校長,江門、珠海、中山三地市科學技術協會和土木建筑學會領導、建筑業科技工作者代表400多人以及我校土木建筑學院師生500多人參加了論壇。
論壇主題是“土木建筑的發展與創新”。江門市政協副主席、科協主席趙樹培主持了論壇開幕儀式并向大會致詞。我校土木建筑學院院長兼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江門市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周利主持了第三屆珠中江科協論壇報告會。會上,珠海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站總工程師林奕禧代表珠海市土木建筑學會作題為《持之以恒防治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學術報告,中山市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王滔代表中山市土木建筑學會作題為《思宏集團中國總部辦公樓設計》的學術報告,中國中鐵股份江順大橋總包部總工程師王海平代表江門市土木建筑學會作題為《江順大橋施工簡介》的學術報告。
最后,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作了一場題為《建筑創新與創作實踐》的學術報告。在學術報告中以傳承、創新和創作為主線,提出創建和諧的人居環境是城市發展的根本目標,指出要從挖掘影響建筑最本質因素中提煉為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三要素的和諧統一,并通過哲學思考,提升到空間的整體觀和時間的可持續發展觀,建構完整的“兩觀三性”建筑創作體系。建筑創作從地域性入手,探索建筑空間形式和場所生成的依據,以此為基礎,提升建筑文化內涵和品質,并與現代材料、技術和美學結合,創作有文化和時代氣質的新建筑。結合廣東本土的建筑特色,何院士對嶺南建筑在布局、功能、風格和建造工藝上的特點進行了介紹,指出嶺南建筑突出體現了與自然的整合、與環境的適應,與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一種務實、求新的創作方向。同時,對當前社會上盲目崇拜模仿、一味追求奇特怪誕和照搬傳統、制造假古董兩種錯誤的城市和建筑建設的傾向進行了批判,他說:流行并非經典,對傳統形式符號的模擬也不等于傳承。我們一方面要融入世界發展中,吸收先進的設計思想,不斷開拓設計思路,提升設計能力;同時必須堅持立足本土,走有中國特色的創作道路,從而將傳承與創新結合起來。(土木建筑學院)

院士、專家及領導合照留影

論壇現場

何鏡堂院士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