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開始,土木建筑學院建筑學專業近二十名同學在譚金花老師的指導下,參與開平倉東村教育基地實踐活動,進行了別開生面的暑期體驗。
開平倉東村具有七百年歷史,其村落建筑富有傳統嶺南建筑風格和近代西方建筑的風格,為了提高建筑文物的保護、活化與利用,將村里即將消失的本土文化傳統得以保存和復興,譚金花老師積極號召熱心人士共同開展建筑文物保護活動;“開平碉樓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計劃——倉東教育基地”這一公益項目,就是在此努力下,由開平碉樓文化遺產保育協會的協助、香港煉金石國際文化教育公司支持開始運營。土木建筑學院譚金花老師和左歡老師為該項目提供策劃及技術指導,五邑大學建筑學社的同學參與負責部分工作。
此次基地組織的暑期實踐活動,是繼續進行民居修繕工作,相關工程預計8月5日結束。參與活動的同學熱情很高,從設計到小型施工,都由同學們在譚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完成,晚上在工作室繼續與同伴討論、總結和繪圖。除此之外,每天的日常起居也由同學們自己分工協作。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讓這些未出校門的大學生感到充實而極具意義。這次活動也吸引了8名廣東工業大學建筑系學生、2名中山大學文學院學生和1名廣東財經大學學生共同參與,不同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更促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期間,土建學院李華老師、張波老師、高麗麗老師也來到教育基地參觀,與同學們交流實踐體會。
了解傳統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風格,親手感觸建筑材料、構造等,基地的實踐活動是最好的現實教材。土木建筑學院的同學繼續發揚踏實肯干、嚴謹務實的作風,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土木建筑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