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門“十三五”開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關于“十三五”時期以及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已定。為認真貫徹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落實“十三五”時期以及今年開局之年的各項工作任務,研判我市“十三五”規劃在執行過程中將面臨的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以探討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獻計獻策,江門經濟研究中心與江門市經濟學會于3月18日下午在五邑大學經管學院會議室聯合舉辦“江門市‘十三五’開局經濟形勢研判會”。
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王潤良教授、李軍教授、邱紅教授、吳海民教授、趙良輝博士、李響博士等,市社科聯主席譚樂生、市經濟學會會長馬丹、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李衛忠、廣東南方職業學院董事長戴初賢及來自市委黨校、市電大等近30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由經濟管理學院王潤良院長主持。
江門市統計局總統計師趙前斌、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瓊娣博士以及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主任李衛忠副教授分別做了專題發言。趙前斌從統計視角詳細分析了江門2015年經濟運行情況。吸收外資方面,全市合同外資金額9.63億美元,下降25.95%,實際吸收外資金額為8.79億美元,增長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9個百分點;進出口貿易方面,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1231.8億元,下降1.6%,其中,出口954.7億元,增長3%,進口277.1億元,下降14.7 %。進出口、出口增速分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和2.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方面,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2.31億元,增長11.8%,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實現零售總額784.56億元,增長11.8%,鄉村實現零售總額247.75億元,增長11.7%,限額以上實現零售總額375.03億元,增長10.5%。投資對經濟拉動作用減弱,出口對GDP的貢獻率下降,第三產業投資回落,大中型工業減速。針對當前經濟運行情況,趙前斌提出以下建議:(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三門”,建設“三心”,推進“高大中小”四輪驅動發展模式;(二)以綜合效益為導向,優化投資結構;(三)抓好投資時間效益,擴大內需,當以消費性內需為首;(四)積極扶持高端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產品替代低端產品,擴大出口,打開國際市場;(五)以五個發展抓好小微“雙創”。陳瓊娣博士,從經濟學視角闡述了“十三五”時期,江門三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她指出,首先要做好區域交界處的發展定位,發展什么產業,怎么發展。從效益最大化以及共贏原則看,交界處最適合發展商業綜合體以及高層次的商業形態等服務業;其次,要做到觀念融合。促進資源要素流動,打通體制機制障礙,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實現共贏。李衛忠副教授,從管理學視角分析了服務業發展概況。江門傳統服務業,如批發、房地產等占比大,而新興服務業物流、金融比重偏小,“十三五”時期,要加快發展物流業,促使物流集聚效應形成,把物流業做大做強。針對江門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出要大力發展健康產業,應對未來的社會管理問題。其他學者也對江門“十三五”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新問題,提出看法和建議。
最后,譚樂生主席做了總結性發言。他指出,針對江門“十三五”發展面臨的困境,各專家學者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歸納起來有六點:(一)關于江門三駕馬車發力問題;(二)關于三區融合發展問題;(三)關于物流業集聚發展問題;(四)關于農業改革發展問題;(五)關于人才培養及引進問題;(六)關于提高江門干部隊伍素質問題。這些建議有參考價值,會后將整理形成《會議紀要》呈送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和部門。此外,他還根據前段時間的調研,提出“十三五”時期江門將出現“空心化”城鎮,“空心化”城鎮化怎么建設以及“空心化”后農業何去何從等問題。(江門經濟研究中心)

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