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將資助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明確要求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按照文件的指示精神,經濟管理學院積極行動,創新機制,拓展形式,從2017年下半年起啟動以精神幫扶為核心的“晨曦”資助關懷計劃,全面推進資助育人,取得進展明顯。
“晨曦”計劃旨在通過家校聯動、公益項目以及校企實踐這三項舉措,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以精神幫扶為核心,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職業理想,培養健全人格。其中,家校聯動,是本計劃的一項重要措施。自計劃啟動以來,經管學院學生工作團隊聯合各班導師,到江門新會區、江海區、棠下鎮等地方,深入到10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里,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家庭困難原因和受助需求,同時,給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近況以及國家的獎助貸政策,讓家長消除經濟擔憂,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培養自強自立、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2018年寒假期間,經管學院全體輔導員根據年級學生特點制定談話目的和計劃,分別走訪了59個假期留宿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宿舍,了解學生留宿原因。輔導員鼓勵在生活中通過兼職而逐步自立的學生,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同時建議他們要常跟父母聯系。1月26日,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工作團隊6人前往困難學生比較集中的臺山市水步鎮,走訪了4名學生家庭,送上節日禮品和問候,傳遞學校對困難學生的人文關懷。在家訪過程中,其中一位學生在農田租賃的話題討論中燃起農莊創業的綠色夢,老師們鼓勵她敢于嘗試,并給予詳細的指導建議,使她更加清晰自己職業理想,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沖勁更加高漲了。
高校資助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持續堅持的教育工程。經濟管理學院將一如既往地重視資助工作,逐漸從重共性教育轉向個性教育,重經濟資助轉向精神幫扶。學院領導將堅持每月帶隊走訪1--2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構筑學校與家庭的長效聯動機制,共同努力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的壓力與挑戰,在大學里刻苦學習,通過學校的平臺使自己強大起來,在未來走向社會時能找到更高起點的工作,從而使整個家庭逐漸脫貧。(文/圖 經濟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