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利用本土豐富紅色資源、紅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史鑄魂育人。2021年3月25-28日,經濟管理學院學生第六黨支部組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共青團員18人赴新會開展“追溯新會紅色記憶”系列活動。師生們探訪了田金村97歲老黨員周月銀和天祿村76歲退役老黨員葉國祥,參觀了梁啟超故居紀念館,活動以人物訪談的形式重溫紅色經典,以故事講解的方式感受愛國情懷,是一次深刻且生動的黨史教育。
找尋初心 傳遞薪火——探訪老黨員周月銀
3月25日下午,師生們在大澤田金村書記周瓊花的帶領下,探訪了抗戰老黨員周月銀同志,聆聽她聲情并茂講述炮火紛飛年代的紅色故事。周月銀同志曾于1942年-1945年參加抗日戰爭,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主要負責到窮苦農民家中宣傳革命思想,讓他們投身共產主義事業,進一步壯大革命隊伍,投入抗日救國行動。那時候生活拮據,為給隊伍籌備糧食,自己和家人不舍得吃,曾以番薯、芋頭等糧食作為黨費上交。她回憶起戰友阮瑞瓊英勇犧牲情景時不禁潸然淚下,阮瑞瓊同志為抗戰事業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們在場師生。此外,周月銀同志的黨員身份一直無人知曉,直至政府工作人員幫她辦理優撫證時才查證她的黨員身份,那時她已83歲高齡,當問起原因時,她只說,“要保守黨的秘密,對誰都不能說”,這既是一個老黨員的初心,也是一個老黨員的忠誠,大家深受教育和洗禮。她樸實的一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激勵師生們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志愿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牢記入黨初心與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圖1:周月銀同志講述紅色故事
緬懷先賢 篤行擔當——梁啟超故居參觀學習
3月28日下午,師生們先后參觀銅像廣場、梁啟超紀念館、梁啟超故居等,瀏覽館內陳列的著作典籍、書信手跡,觀看影片,“紅色講解員”梁詩淇同學現場講述梁啟超先生救國救民的歷史故事,他在康有為的教育和啟蒙下奉獻畢生心血與力量致力于中國社會的改造,為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奮斗,一代思想家梁啟超的生動形象在講解員口中娓娓道來,其救亡圖存思想、愛國強國情懷深深激勵在場師生將愛國情轉化為強國志、報國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圖2:黨員梁詩淇解說梁啟超愛國救亡事跡
傳承使命 賡續精神——探訪老黨員葉國祥
隨后,師生們探訪天祿村退役老黨員葉國祥先生。他生于1945年,20歲入伍,22歲入黨,從軍的4年里在金沙江(云南與四川的交界處)鐵路建設兵團擔任班長一職。當時是云南鐵路建設大發展時期,但技術水平非常落后,很多重活只能依靠人力,當講到戰友因隧道事故犧牲的情景時,他不由得感嘆,“作為一名鐵道兵雖沒經歷抗戰一線,但為了完成祖國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都能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犧牲精神”。他肯定了疫情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越性,鼓勵青年大學生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做事。越艱苦越光榮,老一輩建設者們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為新中國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為青年學子,我們理應接過新時代接力棒,練就過硬本領,勇挑時代重任。

圖3:聆聽葉國祥先生講述不畏犧牲的動人故事
此次學習教育讓青年學子通過學習“五老”忠誠于黨、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同學們紛紛表示,追溯新會紅色記憶,最受鼓舞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對黨忠誠”的品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引導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