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在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之際,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在校園內外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為主要內容,五邑大學獲教育部推廣原創文化精品、五邑僑鄉文化舞蹈詩書畫《大江之門傳奇》在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傾情獻演,江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英華、廣東南方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張紫露、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靄康、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副校長盧東亮等領導、雙方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及1000余名師生觀看了演出。
江門作為中國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大江之門傳奇》,設“江?海之魂”“江?山之魄”“江?地之德”“江?天之夢”四個篇章,通過如詩如書如畫的舞蹈演繹了十三個最具江門五邑僑鄉文化象征意義的傳奇。

“海的魂,以博大浩瀚所著稱,幾千年不變的姿態與胸懷,幾千年不變的熱血與潮汐擊蕩,擊蕩如雪之浪,拍打著幾千年沉默如初的巖石。”《大江之門傳奇》的第一篇以“海”為主題,通過“奔向海洋”“烏珠傳說”“精忠英魂”“柑果飄香”四支舞蹈,展示了開放包容之魂、大愛無疆之魂、精忠報國之魂、向往和平之魂。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啟迪萬物。這是山給予我的厚重酬報。”《大江之門傳奇》的第二篇以“山”為主題,通過“茅龍狂草”“學宮古韻”“少年中國”三支舞蹈,展示了立說安邦之魄、重教興學之魄、人才強國之魄。
“大地啊,你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偉大,你用你的博愛征服了無數的人們,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像你一樣無私奉獻。”《大江之門傳奇》的第三篇以“地”為主題,通過“護門女神”“和風清蓮”“風采村落”三支舞蹈,展示了仁慈樂善之德、高潔純粹之德、造福桑梓之德。

“有時看起來天在升高,高懸在頭頂上,隨后它又似乎低得人可以用手摸到它。”《大江之門傳奇》的最后一篇以“天”為主題,通過“熱血兒女”“沖上云霄”“百鳥歸巢”三支舞蹈,展示了民族自強之夢、科技救國之夢、中華復興之夢。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此精彩的演出,自然離不開每一位舞蹈演員以及指導老師的辛苦付出。參與演出的舞蹈演員們是由五邑大學舞蹈專業大一至大四的學生組成的,不一致的上課時間讓她們只能在中午和晚上的空余時間進行排練,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堅持,最終呈現出一場精彩的演出。精彩的演出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師生們都沉浸在一場獨具本土特色的藝術盛宴之中,充分領略僑都文化之美。師生們身上體現出的堅持不懈、昂揚奮進的精神也深受觀眾喜愛和稱贊。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五邑大學積極以文藝精品為載體,推進五邑大學特色的“四史”學習往省內外兄弟院校擴展。《大江之門傳奇》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五邑大學對五邑僑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校園文化欣欣向榮、繁榮發展的重要體現,使學生觀之充分感受其中蘊含的豐沛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時代精神,潛移默化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和進步。五邑大學另一部原創紅色文藝精品、黨史學習教育體驗式學習項目、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獲獎作品《木棉花開》繼《大江之門傳奇》之后,也將于下半年赴廣東南方職業學院演出,通過演繹本土英雄人物周文雍和陳鐵軍的革命事跡,引領學生深入學習黨史,賡續共產黨員精神血脈。
五邑大學一直以來重視“四史”學習教育,以文藝精品為載體推動“四史”學習是整體“四史”學習體系的其中一個環節。學校在思政課必修課中,開設“突出黨史、獻禮百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充分挖掘黨史故事、英雄模范等黨史教育資源充實課程內容,講清楚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聚焦“四史”,以《中華文明與當代中國》《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僑鄉文化通論》等思政課程群推進學習深化,切實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開設通識教育高端講座,以“四史”為選題背景,邀請徐焰、羅援等一批國內著名專家授課,激發學生愛黨愛國熱情,樹立為黨和人民奮斗的遠大理想。

《大江之門傳奇》繼廣東南方職業學院首站演出后,計劃還將前往其他省內外兄弟院校進行表演,讓更多學生受到熏陶和教育,為“四史”教育作積極貢獻。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五邑大學與兄弟院校一并,攜手努力,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獻禮!(文/圖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