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專家座談會”在北主樓1510會議室舉行。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美育教育中心以及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全體專任教師參加了座談。座談會由我校張國雄教授主持。
與會教師圍繞疫情之后世界格局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影響、中國多邊外交、中美關系等問題與于洪君副部長進行了深入交流。
于洪君表示,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判斷。盡管當今世界各種沖突依然存在,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特點尤為突出,但國際力量對比仍然繼續朝著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然是當今的時代潮流。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全面復興、和平崛起的國家,面對外部世界的挑戰和壓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于洪君指出,雖然世界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特點與趨勢不會改變。第一,人類社會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本質屬性不會變,只會進一步彰顯和強化。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面對大規模傳染病、特大自然災害以及突如其來的各種共同威脅和挑戰,相互支持、彼此救助、風雨同行、和衷共濟已經成為各國共識。第二,全球化趨勢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必然結果,任何國家都無法回到封閉發展的老路上。經濟上互相聯系,互通有無已是大勢所趨。全球產業鏈未來的秩序、分工、規則或將面臨重組,這個鏈條亦可能局部斷裂,但是整體必不會消失。中國要克服“小農心態”、杜絕“小販意識”,以開放包容心態應對疫情后的全球化發展。第三,雖然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類社會仍將是多元文明的集合體。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世界各國因平等相待,才有取長補短、交流互鑒的現實可能。人類文明是開放包容的,世界各國因開放包容,才有獲得兼收并蓄、協同發展的不竭動力。世界格局不會由單個力量主導,而將是多元文明彼此競爭、兼收并蓄、各放異彩的舞臺。各國要積極開展文明對話交流,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尋求惠及各國的最大公約數。
學校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通過名家座談交流等方式,引導廣大思政課教師時刻保持對當今國內國際問題的關注,圍繞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理論闡釋,始終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上好思政課,筑牢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認識世界和全球發展、認識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認識基礎,努力培養具有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歷史擔當和廣闊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文/馬克思主義學院 圖/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