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五邑大學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合作舉辦的“澳門經濟社會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五邑大學舉行,來自中國科學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澳門大學、澳門江門同鄉會、五邑大學等單位近50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研討會主要議題進行交流探討。

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教授在開幕式致辭表示,五邑大學從建校伊始就與澳門社會各界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澳門鄉親最早提出并支持五邑大學的建設發展。近年來,五邑大學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攜手澳門大學等高校籌建“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合作聯盟”,在培育引進灣區創新人才上下功夫,在促進灣區科技創新發展上做文章,為江門打造灣區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提供支撐。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建飛教授致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有利于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港澳競爭力,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推進大灣區建設需要智庫和學界的智力支持。此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與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研討會,就是要集思廣益,為大灣區建設出謀劃策。
江門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利為民表示,澳門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務合作的重要平臺,文化多元,國際化水平高。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城市,更要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群,尤其是與澳門的交流對接,全方位深化與澳門在科技、教育、金融、旅游、高端服務業等優勢領域的合作。

在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澳門回歸與“一國兩制”的重要實踐、澳門定位與中國—葡語國家合作、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前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與江門市發展定位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期間,專家學者還考察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了解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海外的艱辛創業以及回報家鄉的感人故事,并前往珠海進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地調研。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也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開局之年,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集聚眾多著名專家學者的學術研討會乘勢開幕,既是研究探討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助力共建人文灣區、建設深度合作示范區的需要,也是探討澳門、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如何找準經濟社會發展定位、推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乘勢而為加快發展的需要。(文/圖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