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聯合公布了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建設高校和重點建設學科名單,全省41所本科高校和147個重點建設學科入選。五邑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藥學三個學科入選重點建設學科。
五邑大學此次入選的三個學科均屬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柱產業發展急需的領域。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學校“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學科,依托學校應用物理與材料學院,擁有“光電材料及應用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光電材料及器件工程技術中心”,“廣東省半導體綠色光源校企協同育人平臺”等高水平科研平臺,通過整合校內多個學科的資源和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該學科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光電產業和新能源材料產業,積極協同產業、境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構建新材料協同中心,通過引進(或柔性引進)香港科技大學原副校長袁銘輝教授等一批高層次人才,不斷提升團隊建設、服務產業和人才培養水平。
機械工程學科是五邑大學緊密結合“中國制造2025”和廣東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構建了較為完整的以機械裝備為核心、以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應用為目標的學科體系,根據現有的學科特點與優勢,在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智能制造學部,重點打造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學科。除了人才培養、平臺基地建設等方面外,在科研創新和服務社會上,通過建立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技術服務中心,助推區域創新發展,比如在發力推動建設廣東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學中,學校引進了曾在德國進行三維重建技術研究的崔巖博士,通過與歐洲規模最大的頂級人工智能研發機構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合作,建立“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開展機器視覺、特種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助推區域內企業的制造智能化提升與改造。
藥學學科是五邑大學緊密結合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突出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立足國家和廣東省對生物醫藥的發展戰略,著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珠江西岸醫藥產業發展的又一重點發展學科。學校整合相關資源成立了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擁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江門市大健康國際創新研究院、廣東省普通高校藥食同源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科研平臺,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先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清華大學藥學院、中山大學藥學院、美國羅格斯大學藥學院、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等國內外知名藥物研究單位開展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極大提升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
五邑大學將借此次入選廣東高等教育“沖補強”提升計劃的東風,瞄準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服務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為目標,牢牢抓住全面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打造高水平學科,提升解決重大問題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為廣東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強有力支撐。
(文/圖 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