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學紡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標準
第一部分 概況
紡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本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它與工學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工程碩士是工程實踐型碩士學位,側重于工程應用,碩士生應成為紡織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紡織工程領域是指纖維及纖維制品設計與加工、設備開發與應用、纖維及纖維制品性能檢測、工程應用及工程管理的領域。涉及了纖維及其制品的研究和開發,纖維及其制品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開發與設計,纖維及其制品的性能分析、檢測與質量控制,紡織加工的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等理論與工程技術問題。本領域還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密切相關。
紡織工程領域覆蓋纖維、紡織、非織、染整、服裝加工、材料加工等行業。近年來,由于新材料的發展,纖維材料在產業領域應用價值的發現,機電一體化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集成化生產系統的普遍實施,時尚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紡織工程領域的內涵及外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特別是現代科學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現狀及趨勢,對本學科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紡織工程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可概括為以纖維的化學結構、聚集態結構和形態結構為對象的纖維及纖維集合體材料研究;以紡織加工鏈為對象,先進制造為導向,高質、高效、節能減排為目標的纖維制品工程研究;以及技術和藝術相融合的纖維制品設計研究。
進入二十一世紀,紡織工程領域與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形成多維發展空間,推動紡織產業走向高速、高效、高靈活性、高品質、高環保性。紡織生產趨向高速度,工序趨向自動化、連續化,短流程、短加工時間,紡織生產控制趨向智能化、網絡化,以及紗線的大卷裝;纖維制品呈現高品種適應性、多功能性、品種轉換和調整更加方便快捷;在線質量測控技術的成熟和推廣應用、新纖維材料的應用,并借助先進的離線檢測技術和集聚紡等先進工藝技術,促進了纖維制品的高品質化;紡紗和織機部件的技術革新,數字化印染技術,超臨界、少或無水印染技術的發展,推進紡織產業向低能耗、低水耗,少排放的綠色化方向發展。
第二部分 碩士學位的授予標準
一、獲本專業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遵紀守法,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誠實守信,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杜絕抄襲與剽竊、偽造與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
具有扎實的紡織工程領域基礎理論及較為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和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能從事紡織制品的應用與設計、生產加工、檢測與控制、生產運轉與管理等工作。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能運用先進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出現的技術問題。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閱讀本工程領域的科技資料和文獻。
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堅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嚴謹勤奮、勇于創新,能夠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遵守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能夠正確處理國家、單位、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具有合作共事的團隊精神。
二、獲本專業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基本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涵蓋本領域任職資格涉及的主要知識點。
1.基礎知識
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包括應用數理統計等數理知識;自然辨證法等人文社科及紡織物理等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知識
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應具有下列一至兩類專門知識:
(1)纖維及纖維制品檢測:含紡織材料結構、性能與成形,紡織材料測試技術及儀器,紡織纖維改性等專門知識。
(2)紡織工藝與設備:含紡紗加工原理,紡紗工藝設計,紡紗工藝的檢測與控制,紡紗設備的運轉,纖維制品加工原理,纖維制品工藝設計,編織工藝設計,纖維制品工藝的檢測與控制,織造設備的運轉,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專門知識。
(3)非織工藝與設備:含非織造加工原理,非織工藝設計,非織工藝的檢測與控制,非織設備的運轉,非織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專門知識。
(4)染整工藝與設備:含染整工藝學,紡織助劑化學,物理化學,染整設備的運轉,生態紡織品檢測,染整新技術、新工藝,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專門知識。
(5)服裝工藝與設備:含服裝加工原理,服裝工藝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的檢測與控制,服裝設備的運轉等專門知識。
(6)紡織技術經濟及企業管理類知識:含技術經濟、企業管理等專門知識。
并掌握紡織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技術、生物醫用技術、紡織復合材料的進展,了解學科的發展前沿。
隨著領域外延的進一步擴大,學科與領域間的交叉進一步加深,本領域工程碩士專業碩士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從其他專業基礎課程獲取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與自己的工作方向易形成交叉的學科知識。
三、獲本專業學位應接受的實踐訓練
通過實踐環節應達到基本熟悉本行業工作流程和相關職業及技術規范,培養實踐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
實踐形式可多樣化,實踐時間不少于一年,實踐環節包括課程實驗,企業實踐,課題研究等形式,實踐內容可根據不同的實踐形式由校內導師或校內及企業導師決定,實踐結束時所撰寫的總結報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獨到的見解,實踐成果直接服務于實踐單位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和高效生產。
四、獲本專業學位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1.獲取知識能力
能夠通過書本、媒體、期刊、報告、計算機網絡等一切可能的途徑快速獲取能夠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具有自學、總結、歸納你能力;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應用知識解決工程問題能力
要求本領域的工程碩士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并能解決紡織工程領域的工程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
3.開拓創新能力
要求本領域的工程碩士能夠在工程技術發展中善于創造性思維,勇于開展創新試驗、創新開發和創新研究,并具有專利申請能力及從專利中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4.工程管理與組織協調能力
紡織工程領域設計的產業鏈較長,因此,紡織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在解決紡織工程領域的問題時,應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它包括系統思維、項目管理、技術洽談和國際交流等能力。
五、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選題要求
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紡織及其相關企業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選題還應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1)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
(2)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及產品性能的分析與檢測。
(3)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
(4)原有材料改性、新用途、新特性的研究。
(5)工程設計與實施。
(6)紡織標準化項目。
(7)較為完整的紡織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或紡織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與研究。
(8)產品營銷、品牌的建立與管理及相關軟課題研究。
2、形式及內容要求
可以是研究類學位論文,如應用研究論文;也可以是設計類和產品開發類論文,如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等;還可以是軟科學論文,如調查研究報告,工程管理論文等。
產品研發:是指針對紡織生產實際的新產品研發,關鍵部件研發及對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引進消化再研發,包括各種軟、硬件產品的研發。內容包括緒論、研發理論及分析、實施與性能測試及總結等部分。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需求分析和市場評估,確定性能或技術指標;闡述設計思路與技術原理,進行方案設計及論證、詳細設計、分析計算或仿真等;對產品或其核心部分進行試制、性能測試等。
工程設計:是指綜合運用工程理論、學科方法、專業知識與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紡織工程項目、設備、裝備及其工藝等問題開展的設計。設計方案要求科學合理,數據準確,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同時符合技術經濟、環保和法律要求;內容包括緒論、設計報告、總結及必要的附件;可以是工程圖紙、設計作品、工程技術方案、工藝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圖紙、表格、模型等方式表述。
應用研究:是指直接來源于紡織工程實際問題或具有明確的紡織工程應用背景,綜合運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應用性研究。內容包括緒論、研究與分析、應用和檢驗及總結等部分。對研究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仿真或試驗研究。
工程與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指紡織工程領域一次性大型復雜任務的管理,研究的問題可以涉及項目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或者項目管理各個方面,也可以是企業項目化管理、項目組合管理或多項目管理問題。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工程任務,可以研究紡織工程的各職能管理問題,也可以涉及紡織工程的各方面技術管理問題等。內容包括緒論、理論方法綜述、解決方案設計、案例分析或有效性分析及總結等部分;要求就本領域工程與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對國內外解決該類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設計,并對該解決方案進行案例分析和驗證,或進行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
調研報告:是指對紡織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工程和技術命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本質,找出規律,給出結論,并針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內容包括緒論、調研方法、資料和數據分析、對策或建議及總結等部分。既要對被調研對象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又要調研影響該命題的內、外在因素,并對其進行深入剖析。
3、規范要求
學位論文的結構形式應符合不同論文形式的要求:條理清楚、用詞準確、表述規范。學位論文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封面、獨創性聲明、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摘要(中、外文)、關鍵詞、論文目錄、正文、參考文獻、發表文章和申請專利目錄、致謝和必要的附錄等。
4、水平要求
(1)學位論文工作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2)學位論文中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3)學位論文正文應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
(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一般應至少有1.5學年的論文工作時間。
(5)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邏輯嚴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圖表清晰、數據可靠、計算正確。
(6)通過學位論文研究及其所展開的科研、技術開發或改造、工程或項目管理等活動,對相對獨立完成的課題或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總結,鼓勵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或申請發明專利等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成果。
5、科研成果要求
工程型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應在技術開發等方面上取得創新性成果,發表與學位論文和研究工作直接相關的中文期刊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或授權發明專利1項及以上。